2025-09-20
为何你们总是对那些明星如此关注?
导语
南帆与夏无双,一对父女,生活在同一屋檐下,却代表着截然不同的两代人。本文是他们围绕“明星八卦”展开的对话,看似激烈,实则充满开放与交流的精神,不仅让我们反思当下,也为处理代际关系提供了新思路。
《当八卦扑面而来》
“吃瓜”一词近年来方兴未艾,不管它出现得早或晚,都无法阻挡我们对八卦的热衷。娱乐八卦这个话题,实际上还很年轻。很多时候,正是因为八卦,我们才了解到某个明星,但很快又会将他或她的存在遗忘。谁结婚了,谁离婚了,谁家暴了,谁出轨了……
人间百态的八卦,应当带着触手可及的生活温度,泪水与笑声交织,才能拥有触及心灵的分量。那些平时粉饰自己的人物,不经意间露出另一面,只要无害,也算撕下面具,还原成普通百姓,增添些烟火气。
生活不易,但不妨好好活着。在苍穹之下,平淡是大多数人的命运。还好,有明星在镁光灯下将悲喜放大,八卦太少,九卦太多,他们愿意分享一点八卦,供人评头论足,也算是对大众平淡生活的一种补偿,也是他们必须演绎的另一种人生。
南老师曾有一则轶事:不久前,京东大佬在美国闹出大新闻,我向南老师汇报,他愣了好一会儿才回过神来,问:“他老婆是茶叶妹妹?”没错,但茶叶并不是奶茶。
夏老师也有故事,发生在她幼年时期:因为迷恋琼瑶剧中的小婉君金铭,要梳金铭同款发型;有好吃的,她总是想着要分给金铭姐姐;每天晚上《新闻联播》的音乐响起,她总是冲过去看片头的天安门,因为“天安门在北京,北京有金铭姐姐”;有时被揍,她泪流满面时,会愤愤地瞪大眼睛,铿锵有力地说:“我要告诉金铭姐姐!”
如今,这两位坐在一起,讨论娱乐八卦,他们究竟会聊些什么呢?
南帆
50后,学者
VS
夏无双
85后,青年画家
01
看热闹,而已
南帆:今天我们来探讨一个年轻化的话题。当然,我对这些领域相对陌生。
许多年轻人现在每天在互联网上花费大量时间,浏览各种文章。你们在阅读什么?有数据让我十分惊讶:娱乐新闻竟然占据了很大比重。网上充斥着各种真假难辨的八卦传闻:李小璐,贾乃亮;王宝强,马蓉;谢霆锋,张柏芝;范冰冰,李晨……哪一个出轨了,哪一个生双胞胎了,哪一个整容失败了,哪一个的钱财几乎被洗劫一空,总之,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互联网的娱乐世界热闹非凡。
微博上搜索“恋情”弹出的部分热搜
从狗仔队的偷拍到娱乐新闻的编辑、推送、销售,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已经形成。每天打开电脑,这些娱乐新闻直接跳到屏幕上,几乎是逼迫人们阅读。聪明的商人迅速意识到娱乐新闻背后的巨大市场,这并不奇怪。奇怪的是,那些忙碌的年轻人为何如此配合商人——年轻人对娱乐新闻的兴趣为何如此持久且疯狂?日常生活中,这些故事随处可见,许多人自己也可能成为故事的主人公。然而,为何你们的目光再也离不开那些所谓的明星?为何如此沉迷于他人的生活而不能自拔?
电视台甚至根据这些兴趣录制了各种表现明星日常生活的真人秀节目,无非展示他们的嬉笑怒骂、起居饮食。奇怪的是,如此粗率的节目仍然广受欢迎,那些明星的子女一起上节目,共同捞金。闲暇时,偶尔听听娱乐圈的消息,这是调剂与消遣;每天孜孜不倦地将娱乐新闻当作精神主食,这种趣味肯定不太正常。
夏无双:其实我不是他们中的一员。虽然我是北京电影学院毕业的,当年在校内经常可以看到明星走动,还有很多电影上院线之前会先在我们校园内举办首映式,再或者校庆时校友回来,更是到处挤满了明星。但因为我基本不看国内的影视剧,所以对当红的那些明星了解不多,也没太多兴趣,感觉他们像屏幕里的人一样,总之是隔着一层。
后来很偶然,我关注了一个专门谈八卦的微信公众号,才对这个行业里的人有一点了解。现在我所有的八卦来源也就是看这个公众号,一般睡前看一篇,谁谁谁怎么了,谁谁谁又怎么了,其实就是吃瓜群众,看个热闹而已,看过就丢脑后了。这与你们上一代人喜欢看国内国际新闻是不是有点儿相似?各自的关注点不一样而已。
南帆:当然,我也每天浏览新闻。首先我还是关注与国计民生有关的新闻,这些消息深刻地介入我们的生活,影响整个社会的走向,例如重大政治事件,或者国际形势、战争与自然灾害等等,总之,都是一些相对严肃的内容——所谓的严肃,即是与我们当下的生活息息相关。
另外必须承认,我对各种时事新闻的兴趣其实也是有限的,匆匆浏览一下而已。因为工作的关系,我脑子时常被另一些问题所占据,这些问题的理论含量远远超过了时事新闻,我觉得它们对于智力更具挑战性。
我的习惯往往是这样的:浏览一遍重大新闻,确认这些事与国计民生没有直接关系、不会有什么危害之后,就迅速回到自己的一贯主题。这种习惯的前提首先是,认可那些新闻的社会价值,承认这些新闻的内容可能与我产生某种交集。我从不想为那些明星的绯闻是否属实、鼻子是否垫过、准备什么时候怀孕而耗费精力。这些事情与多数人的生活又有什么关系?
夏无双:想了一圈,我周围的小伙伴也都不怎么看八卦,平时聊天都极少出现类似的话题。您指出追八卦是年轻人的兴趣,这让我觉得自己一下子老了,难道我不年轻了?
其实真不是所有年轻人都对八卦有兴趣,很多人宅在自己的世界里,感兴趣的事太多了,都忙不完,哪腾得出时间和精力管那些闲事?当然八卦还是要看的。通过看八卦公众号,我确实知道很多90后和00后对追星非常的狂热,天天在微博刷他偶像的话题,看有没有人黑他们偶像,或者不遗余力给偶像刷票房刷热度热搜过生日什么的,每次看了都刷新我的三观。这应该是青春期某个阶段特别容易发生的事情,年轻总是单纯轻信嘛,这没办法。
明星生日当天,粉丝购下酒店LED广告应援
南帆:我有一个同龄人,年轻的时候家庭经济不够宽裕,买不起电视机,每到晚间新闻播出之际,他就会站到阳台上,聆听隔壁人家窗户里传出的电视新闻。多年以后,他终于担任了重要职务,自己也成为新闻里经常出现的人物。像不像个传奇?身无分文,心忧天下,对待国内外大事关注的态度可以看出他的社会责任心。很难想象他愿意追捧什么娱乐新闻。
还有你外公,我听说他在世时每天早上起来第一件事就是看电视新闻,这个台播完了,他调到另一个台重新看一遍,然后中午、晚上仍然津津有味地反复看,连中风住院四肢都动弹不了,仍然坚持躺着看新闻。
为什么两代人的差异如此之大?上一代人的努力产生了实际效果,他们为年轻一代的成长提供了相对宽松的社会文化环境。年轻一代丰衣足食,有条件优哉游哉地生活在手机、网络和带有空调的房间中。然而,也许恰恰由于相对宽松的社会文化环境,年轻一代丧失了关注社会重大问题的兴趣,他们愿意为那些琐碎的八卦奉献所有的业余时间,这种辩证转换的确让人感叹。
我想补充的是,业余时间对于一个人的精神塑造绝非无足轻重。就像一个人的无意识隐蔽地产生作用,业余时间的意义甚至不亚于工作时间——对于那些没有兴趣专注于本职工作的人,尤其如此。
夏无双:我们对国内外大事也不是都不关心,只是关注和介入的方式不一样而已。
有些东西可能因为我们从小就没经历过吧,比如你们说的贫穷、吃不饱之类,我们就一点儿感觉都没有,周围的小伙伴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小时候哪个不是被大人一口口硬塞进嘴里到撑的?可能因此就少了一些忧患吧。活得比较闲了,就会给自己找一些闲消遣。
现在粉丝文化非常奇葩,有姐姐粉、妈妈粉、女友粉、男友粉之类的,每种粉丝对偶像的要求都不一样。甚至很多粉丝会和偶像的经纪公司吵架,把偶像的经纪人撕走之类的。这些粉丝都很痴迷关注他们偶像的各种动态,也会在微博上搜有没人发他们偶像的负面新闻什么的,极端的二十四小时在刷微博,要是别的粉丝黑了他们的偶像,他们就会有组织地去黑那个偶像,我们围观群众称之为“吃瓜大会